評論 > 言論 > 正文

老蠻頻道:細說香港——廢墟化進行時

作者:
2023年的香港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社會管理體系全面向大陸模式轉型。這一轉型動作非常的堅決和徹底,從行政體系到立法體系、司法體系,乃至包括最底層的區議員選舉全都包含在內,一起向大陸模式轉型。而香港版本的區議員其實就跟大陸的居委會主任差不多,應對的就是社區居民之間的家常里短,其實基本上沒有立法權也沒啥參政議政的權利,即便是這樣也沒躲過大陸化的命運,同樣被管束得死死的。香港當局對這種轉型趨勢也完全不加掩飾。

2023年的香港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社會管理體系全面向大陸模式轉型。這一轉型動作非常的堅決和徹底,從行政體系到立法體系、司法體系,乃至包括最底層的區議員選舉全都包含在內,一起向大陸模式轉型。而香港版本的區議員其實就跟大陸的居委會主任差不多,應對的就是社區居民之間的家常里短,其實基本上沒有立法權也沒啥參政議政的權利,即便是這樣也沒躲過大陸化的命運,同樣被管束得死死的。香港當局對這種轉型趨勢也完全不加掩飾。香港市長李家超的2023年年度市政報告,開篇的整整38頁都是說:如何加強愛國主義,如何調整香港的管理模式去適應大陸,如何融入大灣區,也就是全面向大陸轉型。而我們現在的問題在於,既然香港的大陸化已經是既定的政策,那麼這種轉變對於香港的影響是什麼?一直以來,香港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大陸與歐美之間的溝通橋樑。這種獨特的橋樑作用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能夠發展成為整個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金融中心的根本。而要起到這樣的橋樑作用,香港可以保持中立也可以在法治層面偏向歐美,這都沒問題。對大陸、對歐美以及對香港自己來說,可謂是三方得意。而一旦香港下定決心全面向大陸轉型,那麼它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不能再作為橋樑,而將淪為一個非常普通的海濱小城。

在講述下面的內容之前,各位必須建立一個對於香港的基本概念。香港的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今時今日來說其實已經非常小了。2023年香港的人口規模只有750萬,這大概相當於中國的二線城市的人口規模,跟河北唐山差不多,在全國的城市人口排名中只能排名第35位。香港2023年的GDP規模折約2.70萬億人民幣,大概和蘇州差不多,在全國城市GDP規模里排在第6位,大幅低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重慶。也就是說如果香港不再具備獨特的橋樑作用,其金融體系無法再維持的話,那麼就香港的人口和經濟體量來說根本就不足以稱其為特區。香港沒有製造業,航運業主要也就是服務於大陸的轉口貿易,連金融業都垮掉的話,那麼香港的經濟規模也會迅速縮減,最終退化為一個非常非常普通的海邊小城。基於它已經徹徹底底的產業空心化,所以它一定比不上廈門,撐死了就是個廣西北海的水平,靠廉價的海景吸引下東北遊客這都已經算是萬幸了。接下來我會系統性的介紹香港最新的經濟數據,詳細講述香港喪失自己的橋樑優勢,從國際金融中心淪落為普通的大陸地級市的過程。

這裡首先要講述的就是香港的核心金融數據:香港股市數據。港交所每個月都會發布詳細的市場數據報告。我這裡將它從2018年到今年一季度的核心數據全部摘取出來,形成了下表。

注意,最重要的數據就是香港股票市場的融資額,這個數據就是反映一個地區金融活躍度最重要的指標——沒有之一。金融活躍度越高,優質企業和投資資金就越聚集,相對應的股票市場的融資規模當然也就越高。從數據表中可以看出,2020年和2021年是香港股市融資規模最高的兩年,融資規模都超過了7000億港幣。在這個時候,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因為中美決裂的緣故,回歸到香港上市,因此大幅拉高了當年度的融資規模。然而,此後的情況就急轉直下。伴隨著香港橋樑地位的喪失,資金迅速地撤離香港,2022年香港股市的融資規模迅速下降到2509億。這種降幅已經不能用腰斬來形容了,只能說是腳踝斬。2023年繼續暴跌到1507億。就這種融資規模來說,香港已經完全稱不上是國際金融中心了。到了今年一季度,香港股市的融資規模只剩下265億,同比去年一季度的331億,同比降幅高達20%。從這樣的數據來看,今年香港股市的融資規模大概就在1000億港幣左右。大概跟泰國股市差不多,融資能力基本上已經喪失殆盡。伴隨著融資能力的喪失,香港的股價也是每況愈下。2021年2月份恒生指數還有31000點,到現在已經掙扎在16000點。伴隨著資金進一步撤離香港,香港股票市場的日成交額會從現在的900來億進一步下降,從趨勢上判斷到今年底大概就只剩下700來億,根本就無法承受住現在的2600隻股票。曾經的國際金融中心,就這麼一步步的變成了國際金融廢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微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20/204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