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殷罡:巴以衝突的死結:哈馬斯和伊朗之惡

作者: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巴以衝突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雖然相關報導連篇累牘持續多年,這場衝突的複雜背景與全貌卻並不為大眾熟知。為此,《有識》專欄特別找到著名中東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前副秘書長殷罡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對當前中東格局與發展趨勢、巴以問題歷史由來、本輪衝突之背景與可能走向的觀察與思考。

查。領軍的是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助理胡世澤。因為我們知道中東地區的衝突,從宗教意義上講它是三大一神教之間的衝突。而中國處於遠東,不是這個文明圈的,它可以做到超脫。胡世澤在聯合國負責民族事務,殖民地事務,就是現在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因為中國是五常之一。他經過率人實地考察,提出了兩個方案。聯合國大會就其中的一個方案表決通過。

中國外交官胡世澤

表決結果一出來,阿拉伯人就不幹了。他們說,我們人多,但分的地少。而猶太人馬上接受了這個決議,因為猶太人終於在國際法上有了建立自己國家的依據。至於為什麼猶太人少,阿拉伯人多,但是分的地是猶太人多阿拉伯人少,原因是比較多的。

其中一個原因是,巴勒斯坦分治後成立的猶太國家,不僅是當地既有猶太人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猶太人的國家。二戰期間歐洲屠猶排猶,數十萬猶太人逃往世界各地,僅賽普勒斯島的難民營就臨時收留了至少5萬渴望移居巴勒斯坦的猶太難民,世界各地還散居著大量猶太難民,僅上海就有2萬多人,所以在土地分配上,給猶太國給的土地就多一些。

再有,猶太人在過去半個世紀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很多定居點,從阿拉伯地主手裡買的土地不是成片的,就跟下圍棋似的,在特定地區點狀分布,於是在繪製分治圖的時候就形成一片了。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戰略布局。

中國當時投了棄權票,中國意識到這麼一分治肯定要流血衝突,而蘇聯和美國是支持的。過去媒體上常說,以色列的誕生是美國扶植的、是插在阿拉伯世界一把尖刀。確切地說,起更大作用的是蘇聯,是史達林

蘇聯集團掌握著5張票,作用很大,史達林是想在這個地區扶植一個可能會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非西方國家。而當時阿拉伯世界普遍被認為是君主的、封建的、反動的。加上英國在逐漸退出這個地區,今後的大國角逐會很激烈。一個猶太國家的誕生可能有利於蘇聯的利益。

和平建國是阿拉法特的最終選擇

分治決議通過後,阿猶衝突很快爆發。1948年5月英國撤出之後,根據分治決議,以色列幾個小時以後就在特拉維夫宣告獨立。阿拉伯國家的同樣幾個小時以後就大兵壓境。參戰的國家有埃及、外約旦(就是現在的約旦)、伊拉克,還有黎巴嫩民間武裝。

戰爭的結果是以色列獲勝,聯合國分治協議分給阿拉伯人土地的一半被以色列占領,其餘的分別被埃及和約旦占領。在法理上,阿拉伯國家不接受政治解決,宣戰開打,於是就要接受戰敗的結果。

這個結果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腳的,但是阿拉伯人在情理上不能接受。他們一方面因為戰爭必定會死人,就會傷平民、甚至殺平民,就對猶太人有仇恨。另一方面,他們對阿拉伯統治者的無能戰敗有情緒。所以就逐漸的產生了一些非政府的抵抗組織——像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50年代就成立了。

阿拉法特

1967年又是一場戰爭,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中把分治決議規定的阿拉伯國家的土地全部占領了,地圖上全是以色列占領區,還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島。阿拉伯世界這下更感屈辱,仇恨更大。阿拉伯的民間反抗力量——以阿拉法特的法塔赫為代表——不服這個戰敗結局,所以就在約旦河谷,在約旦境內拉起游擊隊,跟以色列打。

當年下半年,戰爭幾個月之後,安理會通過了242號決議。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句話是,「以色列軍隊從最近衝突中占領的土地上撤出」。這句話為什麼厲害?從1967年戰爭中占領的土地上撤出,就意味著不用從1949年占領的土地撤出了。因此就出現了我們現在常看到的「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的巴勒斯坦國」的提法,而不是要回到1948年的邊界分治決議的邊界。這是有法理依據的,要說清楚。很多阿拉伯人至今不願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之後,阿拉法特率領的法塔赫游擊隊從約旦境內襲擊以色列,以色列進剿中了埋伏,讓法塔赫打了一場勝仗。這下了不得,全世界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非常優秀的在歐洲留學的巴勒斯坦青年精英,幾百幾百人地加入這個隊伍,隊伍迅速壯大。同時巴解組織的派別問題也凸顯出來。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學人Schola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8/204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