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日媒:中國新國五條「適得其反」

  中共政府在全國人大開幕之前的3月1日發布了「新國五條」。由此可以看出中共政府不得不以消除泡沫風險作為優先議題。新的調控政策在實施之前,已經引發了市民匆忙買賣住房的混亂情況。日媒稱,新調控政策的本意是抑制房地產價格,但似乎卻產生了帶來了適得其反的結果。

  《日本經濟新聞》3月12日發表文章稱,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通過貨幣寬鬆政策釋放的過剩資金充斥全球,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中國經濟的風險因素這一,物價動態開始受到關注。中國日前發布的1~2月固定資產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2成,這讓人感覺到投資正在拉動經濟走向緩慢復甦,但食品等價格開始上漲,而個人消費仍欠缺強勁勢頭。如果「熱錢」流入商品等市場,將進一步推升中國國內物價,進而有可能對尚不鞏固的經濟復甦步伐構成打擊。

  繼續依賴投資

  北京將建設20萬人規模的新中心。作為內需擴大支柱,中國領導層提出要推進城鎮化。而首都北京也不例外。北京郊外的通州區將重新開發約17平方公里土地,新建住宅、企業和商業設施的聚集地。目前已經遷走居民2萬3000人,同時興建了新樓房。以投資吸引投資的模式正在對去年10~12月已經觸底的中國經濟構成支撐。今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21.2%,增速超過2012年全年水平(20.6%)。

  但另一方面,消費仍然呈現增長乏力態勢。顯示消費動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零售業銷售額)1~2月增長12.3%。與2012年全年水平相比降低了2個百分點。1~2月包含了消費本應大幅增長的春節,因此可以說中國消費放緩明顯。中國新領導層推進反腐運動提倡節儉,有觀點認為這僅僅對高檔食品和禮品等造成了影響,但實際上似乎給消費整體投下了陰影。要實現持續穩定增長,消費的擴大不可或缺。在消費遲遲無法啟動、難以擺脫對投資依賴的情況下,有可能進一步拉低消費的通貨膨脹風險卻在加強。

  緊縮預期加強

  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月上漲3.2%,與1月相比漲幅擴大了1.2個百分點。由於創紀錄的寒潮和春節長假需求增長的影響,蔬菜等價格出現了上漲。但是,圍繞物價的擔憂不僅僅來自於這種「內憂」。中國經濟還面臨著「外患」。

  面對提倡大膽貨幣寬鬆政策的日本安倍晉三政權,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應該降低對他國的負面影響。以日本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釋放的過剩資金不僅將流入股票和債券等金融市場,還將流入商品市場。這樣一來,就將推高資源和穀物的國際價格,進而可能通過進口推高中國的通貨膨脹。

  與此同時,由於海外投機資金流入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正在加大,這可能打擊中國的出口。中國去年採取了略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但越來越多觀點開始預測,中國年內將不得不轉向加息等緊縮政策。要保持經濟復甦的持續性,中國政策運作的難度正與日俱增。

  房價上漲

  房地產行情的過熱狀態也是中國經濟的風險因素之一。經濟復甦在房地產市場最早得到了體現,1月70個大中城市中有53個城市(比例約為75%)新建住宅價格出現了環比上漲。此外,1~2月房地產投資也增長22.8%,相比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增速顯得更快。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政府在全國人大開幕之前的3月1日發布了「新國五條」。由此可以看出中共政府不得不以消除泡沫風險作為優先議題。新的調控政策在實施之前,已經引發了市民匆忙買賣住房的混亂情況。

  「徵稅20%的實施時期還沒確定。建議抓緊時間簽約」,北京市的房地產仲介如此提醒客戶。所謂「徵稅20%」指的是作為限制房地產交易的舉措之一,中共政府宣布統一按住房轉讓差價所得徵收20%的稅。目前是「房價總額1%」徵稅的制度,這將是實際上的強化徵稅舉措。

  不過,新政策的實施時期尚未公布,越來越多希望購房者擔心,「稅負增加的部分可能轉嫁到價格上,二手房將會上漲」。同時,越來越多賣家則認為,「由於政府的調控政策,住宅價格將下跌」,結果導致越來越多人加快了交易速度。

  最近,大量市民涌到北京市內的房地產登記處。新調控政策的本意是抑制房地產價格,但似乎卻產生了帶來了適得其反的結果,北京的一家房地產仲介稱:「與2月相比,目前二手房價格上漲了約10%」。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313/29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