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虎毒不食子 努爾哈赤為何親滅長子褚英?



努爾哈赤先後娶有16位妻子,共生育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萬曆八年(1580年)生,其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納扎清。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四歲。努爾哈赤帶兵打仗,主要將領是他的胞弟舒爾哈齊和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安費揚古、扈爾漢等。 


   
褚英驍勇多謀,能征慣戰,軍功累累。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開始逐漸讓褚英帶兵並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努爾哈赤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土門」尊號。阿爾哈圖土門是滿語音譯,阿爾哈(arga),意為計、計謀,圖門(tumen)意為萬,直譯為「萬計」,即足智多謀之意,清人稱褚英為「廣略貝勒」。

  《清太祖實錄》記載: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二十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這一年,褚英不足二十歲。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爾哈赤派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烏拉部貝勒布占泰派大將博克多率一萬兵馬橫行攔截(《滿文老檔》卷一)。雙方在圖們江畔的烏碣岩(今朝鮮鍾城境內)進行了一場大戰。

  在烏碣岩大戰中,舒爾哈齊同部將常書和納齊布率兵停在山下,畏葸不前,觀戰不動。褚英與弟弟代善各率兵五百,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沖入敵陣,時天寒雪飛,雙方戰鬥異常激烈,最終烏拉兵大敗(《清史列傳》卷三)。代善擒斬烏拉大將博克多。烏碣岩之戰,褚英的出色表現受到了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

  烏碣岩大戰不僅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但在建州內部,卻也激化了內部矛盾。隨著實力的不斷壯大,努爾哈赤和胞弟舒爾哈齊之間漸漸出現了裂痕,舒爾哈齊對已獲權位與財富並不滿足,想和長兄爭名利、爭權位。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舒爾哈齊向朝鮮來使申忠一說:「日後你僉使(官名)若有送禮,則不可高下於我兄弟。」烏碣岩之戰,舒爾哈齊的城下畏縮,更進一步加深了兄弟倆之間的裂痕。此後努爾哈赤不再派遣胞弟舒爾哈齊將兵,削奪了他的兵權。

  舒爾哈齊被奪去兵權後,心中鬱憤難平,史書上記載說:「弟貝勒仍不滿其兄聰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賜之安樂生活,遂於辛亥年(萬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卒。」至於究竟是怎麼死的,已死無對證,後人無法評說。

  總之,舒爾哈齊死後,褚英地位迅速上升。29歲那年,褚英被授命執掌國政。但不知是樹大招風,還是褚英太過年輕氣盛,他受到了受到「四貝勒」和「五大臣」的共同反對。

  「四貝勒」即努爾哈赤的四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五大臣」就是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安費揚古、扈爾漢。

  褚英對五大臣缺乏謙恭的態度,對四貝勒亦無籠絡的技巧,而是操之過急地削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鞏固他自己的地位。但四貝勒直接上告對長兄的不滿,似有爭嗣之嫌,於是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五大臣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於是一拍即合,褚英就這樣被孤立了起來。

  隨著雙方矛盾的日漸激化,努爾哈赤不得不做出決斷,是要長子褚英,還是「四貝勒」和「五大臣」。權衡再三,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再派褚英出征,而是讓他留守。

  《清史稿·褚英傳》記載:「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於是獲「咀呪」之罪(《清史稿》卷二一六)。由此可知,褚英自省,更沒有收斂銳氣。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褚英被幽禁。

  《滿文老檔》第三卷癸丑年(1613)六月述及太祖殺褚英的原委: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牆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從此記載看,褚英被殺的根本原因可能還是因他威脅了努爾哈赤的權力和地位,故而引來殺身之禍。

  於是,從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以後,《清太祖實錄》中再也難找到這位屢立軍功的「皇長子」的記載,只知道他葬在清東京陵,即當今的遼寧省遼陽老城東

努爾哈赤先後娶有16位妻子,共生育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萬曆八年(1580年)生,其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納扎清。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四歲。努爾哈赤帶兵打仗,主要將領是他的胞弟舒爾哈齊和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安費揚古、扈爾漢等。 

   
褚英驍勇多謀,能征慣戰,軍功累累。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開始逐漸讓褚英帶兵並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努爾哈赤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土門」尊號。阿爾哈圖土門是滿語音譯,阿爾哈(arga),意為計、計謀,圖門(tumen)意為萬,直譯為「萬計」,即足智多謀之意,清人稱褚英為「廣略貝勒」。

  《清太祖實錄》記載: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二十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這一年,褚英不足二十歲。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爾哈赤派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烏拉部貝勒布占泰派大將博克多率一萬兵馬橫行攔截(《滿文老檔》卷一)。雙方在圖們江畔的烏碣岩(今朝鮮鍾城境內)進行了一場大戰。

  在烏碣岩大戰中,舒爾哈齊同部將常書和納齊布率兵停在山下,畏葸不前,觀戰不動。褚英與弟弟代善各率兵五百,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沖入敵陣,時天寒雪飛,雙方戰鬥異常激烈,最終烏拉兵大敗(《清史列傳》卷三)。代善擒斬烏拉大將博克多。烏碣岩之戰,褚英的出色表現受到了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

  烏碣岩大戰不僅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但在建州內部,卻也激化了內部矛盾。隨著實力的不斷壯大,努爾哈赤和胞弟舒爾哈齊之間漸漸出現了裂痕,舒爾哈齊對已獲權位與財富並不滿足,想和長兄爭名利、爭權位。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舒爾哈齊向朝鮮來使申忠一說:「日後你僉使(官名)若有送禮,則不可高下於我兄弟。」烏碣岩之戰,舒爾哈齊的城下畏縮,更進一步加深了兄弟倆之間的裂痕。此後努爾哈赤不再派遣胞弟舒爾哈齊將兵,削奪了他的兵權。

  舒爾哈齊被奪去兵權後,心中鬱憤難平,史書上記載說:「弟貝勒仍不滿其兄聰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賜之安樂生活,遂於辛亥年(萬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卒。」至於究竟是怎麼死的,已死無對證,後人無法評說。

  總之,舒爾哈齊死後,褚英地位迅速上升。29歲那年,褚英被授命執掌國政。但不知是樹大招風,還是褚英太過年輕氣盛,他受到了受到「四貝勒」和「五大臣」的共同反對。

  「四貝勒」即努爾哈赤的四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五大臣」就是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安費揚古、扈爾漢。

  褚英對五大臣缺乏謙恭的態度,對四貝勒亦無籠絡的技巧,而是操之過急地削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鞏固他自己的地位。但四貝勒直接上告對長兄的不滿,似有爭嗣之嫌,於是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五大臣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於是一拍即合,褚英就這樣被孤立了起來。

  隨著雙方矛盾的日漸激化,努爾哈赤不得不做出決斷,是要長子褚英,還是「四貝勒」和「五大臣」。權衡再三,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再派褚英出征,而是讓他留守。

  《清史稿·褚英傳》記載:「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於是獲「咀呪」之罪(《清史稿》卷二一六)。由此可知,褚英自省,更沒有收斂銳氣。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褚英被幽禁。

  《滿文老檔》第三卷癸丑年(1613)六月述及太祖殺褚英的原委: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牆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從此記載看,褚英被殺的根本原因可能還是因他威脅了努爾哈赤的權力和地位,故而引來殺身之禍。

  於是,從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以後,《清太祖實錄》中再也難找到這位屢立軍功的「皇長子」的記載,只知道他葬在清東京陵,即當今的遼寧省遼陽老城東北四華里的陽魯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808/5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