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將召開民防領袖論壇 烏克蘭專家: 備戰止戰

台灣民防機構黑熊民防教育協會5月17日宣布,將於5月22日舉辦台灣首場的「全球民防領袖論壇」(美國之音/林乃絹)

台灣民防機構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宣布,將於5月22日在台舉辦首場大型「全球民防領袖論壇」,以「烏俄戰爭、區域安全與對台影響」為題,廣邀國際民防專家分享如何提高民防的韌性。

來自烏克蘭的專家表示,烏俄開戰逾兩年,台灣應從軍事部署到民防借鏡烏克蘭的經驗,尤其台灣民防準備不足,台灣新政府應與友邦合作,強化備戰,才能避戰。

烏克蘭兩年來力抗俄軍的典範受到全球民主國家的肯定,也是台灣的最佳借鏡。因此黑熊民防教育協會下周的「全球民防領袖論壇」將廣邀近20位海內外民防領袖,包括來自美國、烏克蘭、波蘭和捷克等國的民防專家,來共同探討烏克蘭的戰役經驗、歐美各國的防衛經驗及台灣的防衛困境等,以提升台灣民防意識。

黑熊學院執行長朱福銘於5月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本次論壇將討論的五大專題,包括烏俄衝突十年回顧、新型態戰場的科技應用和區域衝突角力等,以強調「民防就是意志,意志就是力量,而力量才能夠保障人們最終的安全」。

三位烏克蘭籍的民防專家也率先於周五的記者會上,提供烏克蘭的戰區經驗,給台灣借鏡。

來自基輔陸軍轉型與裁軍研究中心的亞太地區部門主任溥猷立(Yurii Poita)表示,烏克蘭的關鍵基礎設施常於戰時成為俄羅斯的主要攻擊目標,俄軍不僅攻擊能源電力和供水設施,也急於癱瘓向烏克蘭提供人道救援的管道。

而俄軍這樣的策略可能成為中國武力犯台的參考,因此他呼籲,台灣應將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納入備戰計劃,並運用更多元、更彈性的方式來因應攻擊,尤其中國有很多飛彈和無人機,癱瘓台灣空防易如反掌。

台灣民防有待強化

溥猷立表示,中俄不斷強化夥伴關係,如俄國的武器零件多來自中國,而普京新內閣成員中也不乏能說流利中文與中國密切交流的官員。

溥猷立在記者會上說:「(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把這些人(內閣官員)帶到中國,並將他們介紹給中國政府官員,這恐代表中俄的合作不論在太空科技、軍工和機械產業、資訊科技和能源領域將增長很多,這不僅對烏克蘭,也對全世界造成巨大威脅。」

溥猷立目前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INDSR)擔任訪問研究員,他表示,台灣的民防討論尚不健全,應整合性思考可能發生的危機,如台灣軍隊近期的戰傷急救包紮影片中,所使用的技巧與器材已經過時,甚至可能無效,台灣軍方應參考烏克蘭經驗,並透過民間組織協助變革。

他說,烏克蘭早於2014-2022年間就大幅開展國內戰備與急救的訓練,且戰爭的威脅推升了其改革民防體系的決心,也開創了烏克蘭的國土防禦制度。

避戰是台灣政府首要之務

民主聯盟東亞辦事處代表瑪麗亞·馬卡洛維奇(Mariia Makarovych)也在記者會上表示,俄羅斯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時,烏克蘭軍力不夠強大,得靠民間的志願者協助對抗俄軍,但戰後,烏克蘭達成改革共識,除汰換蘇聯時期的老舊軍事裝備,也推動民防訓練,其中最關鍵的是「與民間合作」,且從2014年到2022年,烏克蘭有8年的時間備戰,但台灣恐沒有充裕的準備時間。

馬卡洛維奇說:「開戰或止戰,取決不在我們,而是俄羅斯或中國的決定。但我們能決定我們要戰,還是要降。我百分之百保證,你絕不想經歷被占領的生活。」

烏克蘭籍的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迪馬(Dmytro Burtsev)說,台灣新政府上任後的首要挑戰是與中國避戰或降低開戰的可能性。

迪馬回復美國之音的提問時說:「台灣政府應參考烏克蘭、烏克蘭戰事的經驗,並思考如何遏制中國,如何聯手盟國來避戰,防止可能引發的衝突。我的意思不是衝突必然發生,但概率的確很高。」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8/20558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