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1.5萬元rmb買兩居室公寓 中國青年到凌海躺平

當丁璇(Ding Xuan,音)發現有機會以低於過去一年租金的價格買下一套兩居室公寓時,她即刻出手,甚至在簽約前都沒有仔細檢查過房子。

在聊到自己位於中國北部凌海的新家時,她表示:「後來我想,我是不是在搬去之前我應該去我那個房子看一眼。」

在從北京的出租房搬到東北方向440公里遠的地方之前,丁女士每年要為合租房支付9000澳元(約合4.2萬元人民幣)的房租。

丁璇是一名社交媒體製作人,和中國的許多人一樣,她的僱主在疫情後生意不佳。

減少工時後,她決定搬到便宜點的地方。

她在網上發現了合適的地方。

她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不到3萬塊錢(6400澳元)買套房,比我在北京一年的房租還便宜。」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北京二手房平均價格仍保持在每平方米60,000元(12,724澳元)以上,丁女士覺得她可以在凌海享受生活,享受「躺平」。

「躺平」是中國年輕人創造的一個流行詞,他們因日益增長的社會焦慮和壓力而選擇退出無休止的競爭。

據2023年一個針對6萬名18-35歲的人的網絡調查顯示,約12.8%的受訪者表示想躺平,28.5%的受訪者表示想躺平但無法實現。

在凌海「躺平」

丁女士在凌海買了一套非常便宜的房子。

丁女士以低於她在北京房間一年租金的價格買下了一處房子。(Supplied)

湖北省襄樊市,一名建築工人提著油漆桶,走在高樓林立的公寓樓間。(Reuters)

近年來,許多與丁女士一樣懷有「躺平夢」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正在凌海這樣的城市尋找便宜的房產。

丁女士說,她想搬到凌海躺平,因為她不想掏空自己。

但也並非所有人都理解她的選擇。

她告訴ABC:「在不認可的人眼中,躺平好像是違法的。」

丁女士現在每天只工作兩三個小時,每周工作三天。她的收入並不穩定,但她很享受這種下班後可以去公園的生活方式。

她解釋說:「生活如果只要吃飯睡覺的話,那我可能一個月500塊錢(人民幣)生活費就夠了。」

「我能躺個五六年沒問題,那有什麼可擔心的呢?人生不是一種方式的。」

丁女士還在社交媒體上經營了一個帳號,介紹她在凌海的生活,她的關注者80%以上都是女性。

「女性在職場是很有瓶頸期的。30歲左右如果我說我有打算結婚生小孩的話,那我在職場上一定是受歧視的。」

「與其在大城市卷生卷死然後被歧視我寧願在小城市買房這是一個更舒適的出路吧。」

買房結婚生孩子太貴

丁女士在凌海的新居與繁華的北京相去甚遠。(Supplied)

凌海是一座老工業城市,當地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但乘坐中國高鐵到北京只需約三小時。

其他一些老工業城市也擁有看似不真實的房價。

阜新、鶴崗、個舊和潛江都在迎接那些想要擺脫中國大城市生活壓力和成本的年輕人。

據本地媒體報導,鶴崗一套一居室公寓的價格能低至3000澳元(約合1.4萬元人民幣)。

26歲的酥酥曾在上海做網店,但她在阜新買了一套兩居室的公寓,價格約為8,600澳元(約合4萬元人民幣)。

她說:「我想成為貓狗雙全的人生贏家。」

酥酥目前沒有任何收入,但她並不擔心。

她告訴ABC:「月支出很少,一個月1千元(約合210澳元)夠用的。」

酥酥認為,像她這樣的年輕人躺平是因為買房、結婚和生子等事情都太昂貴了。

酥酥最近剛辭職搬到新家。(Supplied)

非暴力反抗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媒體與文化研究副教授蘇為群(Wendy Su)博士對中國人的躺平概念進行過研究。

蘇博士說,這是一種非暴力反抗的形式。

她認為,年輕人正試圖從「經濟放緩、就業市場萎縮、無休止的房價暴漲和中等收入陷阱」等社會問題中尋找出路。

從更深層次來看,蘇博士認為社會不平等和僵化的等級制度也加劇了年輕人的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

雪梨大學的陳明璐博士研究中國的社會和政治變革。

雪梨大學的陳明璐博士。(Supplied: Minglu Cheng)

陳博士認為,許多年輕人是在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時候進入就業市場的。

「他們面臨著不太景氣的現狀,更不用說未來了。中國的青年失業率非常高,」她告訴ABC。

獨立紀錄片導演秦瀟越拍攝了鶴崗年輕移民的生活。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一直預測這座北方工業城市有可能成為一座鬼城。它備受忽視,人口快速萎縮。

近年來,這裡迎來了大批年輕居民,他們是衝著這裡超低的房價和自在的生活方式而來。

秦女士說:「鶴崗好像是躺平的一個代名詞一樣。」

秦女士說,躺平不是一個負面的詞,而是一種隨性又認清現實的生活方式。

「這個地方帶給人更多新生活的可能性,」秦女士說。

「鶴崗像是給了他們一個港灣。」

在她的紀錄片中,一對夫妻在妻子患嚴重抑鬱症後搬到了鶴崗。他們享受在鶴崗生活。

秦女士說:「雖然鶴崗的冬天非常非常冷,但消費水平很低,他的快樂來的也非常的簡單。」

陳博士建議說,躺平可能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年輕人被迫採取的一種姿勢。

「搬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小城市可能是一種壓力較小的生活方式,」她說。

「但我覺得這實際上是因為年輕人發現很難在這個嚴峻的就業市場上競爭。」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A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30/204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