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中共造水壩破壞湄公河三角洲生態 危及2千萬人生計及食物

柬埔寨漁民加著木船通行湄公河,攝於2022年8月2日。

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造的水壩,正在阻礙河流的沉積物流向中下游,從而改變湄公河三角洲的生態,並危及該地區農業和漁業的生命線。

路透社報導,15年前,這條東南亞最長的河流--湄公河每年攜帶約1.43億噸沉積物(約430座帝國大廈的重量),流經湄公河三角洲,沿河岸傾倒養分,維持數萬個農場的生產力至關重要。

但據德國水生遙感公司EOMAP和路透社對衛星數據的分析顯示,隨著中國建造的水力發電大壩在上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部分沉積物被阻擋住。據湄公河委員會的估計,按照目前的下降速度,到2040年,每年只有不到500萬噸沉積物會到達三角洲。

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一直警告說,上游大壩項目危及該地區約1800萬人的生計和每年價值105億美元的大米市場,這是亞洲多達2億人的主要食物來源。

湄公河下游國家的擔憂已經導致柬埔寨暫停了在河流上修建兩座水壩的計劃。但在中國和寮國,水壩建設仍在繼續。根據湄公河大壩監測的數據,在寮國規劃的七座新水壩中,至少有四座是由中國公司共同出資建造的。

中國為減少對煤炭的依賴,已經在流入湄公河的支流上建造了至少95座水電站大壩,並計劃再增加數十個。國有的華能瀾滄江水電董事長告訴路透社,其目標是到2025年,將電網21.3千兆瓦的裝機容量再翻一番。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7/184295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