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運動到底有多重要?防心臟病、中風還防癌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7日報導,研究表明,對於普通人,尤其是肥胖者或體重超標者,每日進行快步行走或騎自行車,可有效預防心臟病、中風和癌症

一項針對超過1萬人的研究發現,排除體重指數(BMI)因素,體質差的原因主要與炎症的發作程度以及腰圍的大小有關。眾所周知,炎症是引發所有主要致命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其中包括癌症和痴呆。腹部脂肪過多,也稱內臟脂肪,與心力衰竭和II型糖尿病有關。因此,調查結果顯示,渴望減肥的人可以通過日常的體育活動來減少腹部脂肪和降低炎症的發作程度,從而減輕患上述疾病的風險。據統計,英國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體重超標或肥胖,而美國有三分之一。

研究過程

在首次研究中,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分析了《2007-2008年丹麥國家健康檢查調查》中10976名超過18歲的男性和女性的數據。科學家測量了參與者的腰圍,同時還採集了他們的血液樣本,來檢測C-反應蛋白(CRP)。當身體在抵抗感染(如炎症)時,CRP含量就會上升。

為了評估健康狀況,科學家採用了測量心臟和肺功能的功率計來測試了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耗氧量是衡量有氧能力的指標,耗氧量越高,身體素質就越好。研究還將年齡、吸菸史、教育程度和體重指數(BMI)考慮在內。

哥本哈根大學體育活動中心的Anne-SophieWedell-Neergaard博士表示,上述兩項關聯存在於體重正常者以及體重超標者和肥胖者中。此外,研究發現,在所有體重指數類別中,男性和女性的腰圍與CRP呈正相關。這些結果表明,無論體重指數如何,體質良好的人通常腹部的脂肪量少並且患炎症少。

胖也能很健康?

先前的研究發現,在歐洲,缺乏鍛鍊導致的死亡人數是肥胖的兩倍。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每年大約有67.6萬人死於不運動,相比之下,有33.7萬人死於體重過重。研究建議,每人每天至少進行20分鐘的快步行走,對健康有很大益處。

Wedell-Neergaard博士表示,將體重指數作為代謝健康的預測指標雖備受爭議,但其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上發表了文章,以對為何把多達30%的肥胖個體視為「代謝健康」做出了解釋。其表示,數據表明,不考慮體重指數,體質良好的人通常腹部的脂肪量少並且患炎症少。然而,過去的研究表明,「胖但健康」是虛構的,那些健康的肥胖者更有可能因為致命疾病才壽命變短。

去年9月,伯明罕大學發起了一項研究,主要關注未患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膽固醇的體重超標者是否與體重正常者一樣健康。結果發現,體重超標者更容易患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引起中風的腦血管疾病。

久坐會使器官周圍堆積更多脂肪

久坐會使身體器官周圍的脂肪增加,使患II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提升。一項研究發現,久坐的人擁有較高內臟和腹部脂肪含量。內臟脂肪藏於身體內部,無法輕易發現,它們通常包裹在肝臟、胰腺和腎臟上。脂肪堆積過量與分泌胰島素抗體有關,胰島素抗體是可預防疾病II型糖尿病的驅動因素。

如今,許多人經常久坐於辦公桌前,很少進行活動。有研究發現,對身體危害最大的是那些在空閒時間還久坐的人。萊斯特大學的調查結果令人十分擔憂,因為如今大多數年輕人的久坐時長比老年人還要長。新的研究發現,儘管大多數人無法擺脫久坐於辦公桌前幾個小時的束縛,但是每周制定運動計劃可以降低患病的風險。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環球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120/105728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