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駱家輝:強硬還是失望?

作者:

正在等待國會通過任命便去北京的候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五月四日在華盛頓的威爾遜中心作了一次講演。他在講話中對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環境進行了相當嚴厲的批評。他指出:美國在華的企業不斷遭受排擠。中共政府經常朝令夕改,使得外國投資的企業無所適從。而且最近以來情況還有下滑的跡象。在一些情況下,外國公司會被禁止進入整個行業,或者是被迫放棄智慧財產權以換取投資機會。「在外國公司進入市場這點上,雖然說本來就很困難,但是最根本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中共政府的承諾與行動之間有很大距離。」

駱家輝這番強硬的講話引起了外界的不少猜測。大使還沒有上任,就對前往的國家作出如此不客氣的評價,這種情況的確不多見。媒體紛紛用「強硬」、「撞擊」這類字眼來形容。新華社的報導批評身為華裔的駱家輝對中國「殺熟」,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也提出了反駁。

筆者在場目擊了整個會議與駱家輝講話的全程,覺得媒體上的說法似乎有偏頗之嫌。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駱家輝這番講話的場合。這是華盛頓的智庫威爾遜中心的一次研討會,主題是中國對美國本土直接投資的分析與預測。在駱家輝之前,有兩位研究人員作了一份關於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報告,對華資企業的前景作出了樂觀的估計。發表講話的還有前駐華大使雷德,談的也是中國投資的問題。整個會議的氣氛,對中國經濟以及中美經濟關係合作的前景是相當看好的。

事實上,在研究中國問題特別是中國經濟的美國專家中,這些年來對中國表示友好姿態的遠遠超過持批評態度的人。這種現象有多少是出於專家們對研究資金與個人前途的考慮,很值得推敲一番。不願意得罪中國,似乎已經成了多數中國問題專家的共識。而駱家輝的講話,道出的是美國商界與政界私下裡經常討論的話題,亦即美商到中國投資後很難應對諸如腐敗、地方政府土政策、中央政府對外資的限制等等現象。許多美商在華時不敢開罪當地政府,回到美國之後卻抱怨連天。駱家輝無論是作為商務部長還是作為未來的駐華大使,代表這些美商的意見都是他的職責。

從這個角度看,駱家輝在講話中體現的,更多不是對中國的強硬態度,而是對美國在華投資環境所表示的失望。作為未來負責美中關係的主要官員,他在講話中表現出的政策趨向既負責又現實。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508/204090.html